学中药每天一味蔓荆子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8.html1概述 又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风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 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入药部位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3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 4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 5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6用法用量5-10g。 7使用注意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8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晒干。 9生理特性落叶灌木,罕为小乔木,高1.5-5米,有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花期7月,果期9-11月。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但喜温暖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耐盐碱,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单叶蔓荆生长海滨沙滩地及湖畔,亦有栽培;蔓荆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 10产地单叶蔓荆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 蔓荆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11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本草经巯》:“蔓荆实,神农味苦,微寒,无毒;《别录》加辛平温。”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则甚少也。气清味薄,浮而升,阳也。 其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风头痛、脑鸣、目泪出者,盖以六淫之邪,风则伤筋,寒则伤骨,而为寒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之脉,夹脊循项而络于脑,目为厥阴开窍之位,邪伤二经,则头痛、脑鸣、目泪出。此药味辛气温,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则诸证悉除矣。邪去则九窍自通,痹散则光泽脂致。其主坚齿者,齿虽属肾,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散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去白虫、长虫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3、《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4、《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1蔓荆子的故事蔓荆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相传在洪武年间,安徽省太湖县有位名叫刘焘的人在广西柳州做知府,回太湖县省亲时,带回蔓荆子种子,赠送给家人种植。 其家人将种子撒在河滩上,后逐年生产繁殖。但当时人们对蔓荆子认识不够,对它的生长无人问津,结果还是寥寥无几。到了清朝,几场大雨冲破了圩坝,淹没了万顷良田,时过水落,皆淤成了高低起伏的沙滩,蔓荆子才获得了生长繁衍的环境。 如今蔓荆子主要产区分布在太湖县长河两岸沙滩上,此地气候好,雨量丰富,再加上蔓荆子适应性强,群集蔓生,耐干旱,适宜在土质疏松、通透良好的沙质土生长。 推荐阅读: 红曲!五加皮!使君子!红木香!火麻仁!鱼腥草!槐耳!桑螵蛸!麻黄!白芨!白薇!太子参!肿节风!独活!佩兰!神曲!炉甘石!桑枝!香橼!海金沙!杜鹃花!丝瓜络!芒硝!莪术!白芷!槟榔!防已!小茴香!升麻!荷叶蒂!1、本号资料来源于网络,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发站内短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本号收录的所有偏方、土方、古方、药方、验方等一切涉及治疗的方案仅供研究,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请勿盲目照搬。本号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jiefenga.com/zjfzc/7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中药每天一味海金沙
- 下一篇文章: 味中药材作用小结,赠给喜爱中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