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与中药注射液
近年随着中药注射液的广泛使用,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哪些原因会导致中药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是不是中药注射液就能使用了? 事实上,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如果能清楚了解产品并正确使用产品,中药注射液还是有它安全的一面。 1制剂处方原料的来源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中药材资源丰富,容易产生同品种药材由于产地不同而出现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品种混乱等现象,致使处方用选药不当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所以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原料为具有法定标准或质量标准的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药材或饮片。同时,中药材质量的不可控制因素较多,药物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加工、贮存不当均可影响药效,继而产生不良反应。 2生产工艺因素中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常用醇提水沉、水提醇沉、水蒸气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某些早期的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水平比较落后,使产品质量难以均一稳定。如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往往发生在个别生产批号。这主要是生产工艺中的除杂质、鞣质未达到要求。有些生产厂家在生产中药注射剂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水平低,制剂过程中所用的吸附剂、溶剂、脱色剂等来源不能维持固定,对原料、辅料、中间体所带有的微生物不能有效控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药品生产厂家应不断改进药品生产工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高药物安全性。 3组方成分复杂大多中药注射剂中都含有一些高致敏的化学成分,如鞣质、蛋白质、色素、淀粉、黏液质、挥发油等,这些致敏成分一旦静注入血,便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和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中的鞣质、蛋白质、色素、淀粉等通常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品中,使药物与稀释溶媒配伍后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反应,或因为药液的pH值改变,使皂苷、生物碱等成分析出,产生大量不溶颗粒,均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4制剂处方中辅料问题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其稳定性、安全性常加入一些辅料,如等渗调节剂、抗氧化剂、增溶剂、pH值调节剂等。 5缺乏辩证、未严格按临床适应证用药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西医在治疗疾病时应用中药注射液,缺乏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这就难免存在着证药不符的现象。如清开灵注射液性凉,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里热证,对表症发热者,恶寒患者不适用。当它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症恶寒时,非但没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6用量不合理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如果未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仍按成年常人的用量,很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实施个体化用药,从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7选用溶媒不适宜稀释溶媒的选择不当常常会引起注射液pH值的变化或者引起不溶性微粒增加。 8给药途径选择不当有些医师在使用注射液前未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将肌肉注射的擅自改为静脉注射,从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柴胡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为肌肉注射,而有些医师未详读说明书,误将肌肉注射改为静脉注射,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9药物配伍不当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众多,应用前应注意配伍禁忌,按《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应尽量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注射液混合配伍使用。 10患者个体化差异每个人由于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等的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液前,一定询问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生在一些高敏体质及有家族过敏史的患者身上。对于过敏体质者如需给药,一定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了解清楚中药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可以从产地、工艺、用法、个体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可以避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选择肿节风注射液(肿节风又名草珊瑚)治疗热毒壅盛所致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菌痢、脓肿,可以选择工艺成熟、技术精湛、质量过硬的厂家。在用法上可以选择中药雾化吸入,医院用肿节风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例中,治疗1疗程后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9.14%,肿节风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药液随呼吸直达病所,颗粒细小,易于吸收,而且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肿节风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例》,《吉林中医药》年7月第23卷第7期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naii.com/zjfzc/1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过敏反应与中药注射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