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外科用药,也是治疗癌症的良药
导读:今天学习治疗疖疔的常用中药,看看这些外科用药还有哪些特殊的用法。 01菊花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及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药用分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三种。 在秋末冬初当花正盛开时采集,剪去枝叶,烘干或蒸后再晒干入药。治疗疖疔,鲜者疗效更好。 菊花甘苦辛,无毒。入肺而行肝气降逆气,下生肾水,上清头目。用鲜菊花梗、叶、根捣汁服,最解疔毒。 野菊花之清热解毒力量尤强,每次用量15~30克。用鲜者捣烂,敷于患处可不拘多少。 02金银花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其茎叶又名忍冬藤。一般用药在秋冬割取带叶的嫩枝,晒干后用,鲜用效果更好。 金银花甘平无毒,入胃肺二经,为治疗外证疮家的要药。 但根据医籍记载及临床使用经验来看,金银花大剂量使用时效果方为明显,一般用量解毒作用不大,所以一次用量可在30克以上。 03甘草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根源,晒干切片入药,有生用及蜜炙两种,外科用药多用生甘草,取其解毒之功效。 甘草,甘寒无毒入脾经(一般认为入十二经),与菊花、紫花地丁合并使用最解疔毒。 生甘草在外科使用时亦应加大用量,最少用15克,一般不单一使用。 之所以不使用蜜炙甘草,是因为蜜炙后具有补性,能阻滞毒气不易外达,甚至反使毒气内攻,故毒气未尽退者不可用炙甘草。 04紫花地丁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或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干燥带根全草。5~6月间果实成熟时挖取全草,去净泥土,晒干入药。 作为外用时多取生鲜紫花地丁捣烂外敷。 紫花地丁苦辛寒无毒,有较好的消热解毒、凉血消肿功用,主治一切疔毒痈疽感染之症。临床上为治疗疖疔感染等症的有效药物。 一般用量每次内服15~30克,重者可加倍使用。生药鲜者内服、外敷效果尤胜干者。 05蒲公英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带根全草。春夏花初开时连根挖取,洗净泥土,晒干入药。 按用药习惯,它是乳疮之常用药。因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所以也用于疖疔等外科感染疾患,是确有疗效的药物。 蒲公英临床使用时用量亦应大,一般每次可用15~30克,内服外用均可,鲜者疗效更佳。 06紫背天葵紫背天葵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葵的根块,用药为地上的块根部分,处方用名为天葵子。 天葵子性味甘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疖疔热毒炽盛等症。一般用10~15克,外用可用鲜者。 07草河车草河车,又名金钱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叶重楼的根茎,夏季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用。 草河车性味苦寒,归肝经,去皮毛切焙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定惊的功效。 古人曾赞扬其解毒功能,咏诗为“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此,一似手拈拿”。 08半枝莲半枝莲,为桔梗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半枝莲味甘淡,性微寒,入心、小肠、肺三经。具有凉血解毒,消炎利水作用。 外科用药取其凉血解毒的功效,本品在古人及现在均多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可见其解毒力量之强大,疖疔疮毒较剧者用之有效,目前还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半枝莲一般用量为15~30克,鲜者捣汁饮用亦好,药渣可外敷。 09半边莲半边莲,原名并头草,别名狭叶韩信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头草的全草。 一般在开花时采集,因它的小花交对生,集成偏侧总状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称牙刷草。 半边莲味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和半枝莲同为治疗毒蛇咬伤常用的有效药物,因此用于疖疔等外科感染,都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它也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半边莲的一般用量为15~30克,鲜药捣汁饮用或药渣外敷更尤,并可干用研末调敷。 10龙葵龙葵,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龙葵的全草。 因在夏季开花后结出的果实如葡萄形状,俗称野葡萄,果实成熟后呈紫黑色,吃时有甜味。夏秋季节釆集全草入药。 龙葵味苦,微甘,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利水作用。因其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用其治疗疖疔火毒之外证有效。 近年来又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常用于膀胱癌、胃癌及肺癌。 龙葵的一般用量为15~30克,鲜茎叶捣烂外敷时用量不限。 11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小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白花蛇舌草味甘淡性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利尿。因其有明确的清热解毒功效,故可用于治疔疖疔等外科感染性疾患。近年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白花蛇舌草使用时,一般服用量为15~20克,鲜用效果尤好,生药捣烂可做外敷用。 12猪秧秧猪秧秧,为茜草科二年生蔓草植物猪秧秧的全草。 猪秧秧味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用。民间均自行服用,治疗疖疔等外科病。可单独使用或配合蒲公英、地丁草等合用。 猪秧秧的一般服用剂量为15~30克,鲜药可煎汁内服也可捣烂外用。 13肿节风肿节风,为金粟科常绿小灌木草珊瑚的全株,又名草珊瑚、九节茶、接骨金粟兰。 肿节风味辛苦,性平,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 可用于疖疔等外科感染性疾患,目前已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以对消化道癌疗效为好。 14蛇莓蛇莓,又名蛇果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莓的全草。 蛇莓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散结肿之功效。因其具有较好清热解毒作用,故多用于疖疔等外科感染性疾患,可配合蒲公英、地丁草、夏枯草等药同用,更能相互增强疗效。 目前也是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 蛇莓一般服用量为15~30克,也可对较重患者加大用量。 15三颗针三颗针,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或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三颗针味苦、性寒,是较好的清热解毒药,因此可广泛用于疖疔等化脓性疾患。一般内服15~30克,外用也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可用本品煎汤洗涤或湿敷患处,亦可焙干压细粉,用香油或凡士林调匀敷患处。 16一枝黄花一枝黄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 其味辛苦,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为民间常用药。 可用于疖疔等化脓性疾患,亦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各种癣症。可一面煎汤内服,一面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17垂盆草垂盆草,本品因叶小形似鼠牙,故又名鼠牙半枝莲,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垂盆草味甘淡,性微酸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疖,解蛇毒的作用。 疖疔痈肿,疮疡初起,除可煎汤内服外,同时可用鲜药洗净捣烂外敷。 垂盆草内服量一般为15~30克。外用时不受限制。 18败酱草败酱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黄花败酱、狭叶败酱、岩败酱也可用药。 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的功效。内服一般为15~30克,亦可捣烂外敷。 19苍耳草苍耳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全草,其子叫苍耳子,秋季果实将成熟时采集。 苍耳草苦辛、微寒,和其子一样有发汗、散风、去湿、解毒的作用,为疔疮常用药物之一。 苍耳子是治疗鼻炎,鼻窦炎,鼻咽癌的常用药物。可以口服,亦可熬膏外敷成煎汤外洗。 苍耳子及苍耳草均有一定的毒性,大量煮食有中毒致死的危险,故不可过量服用。苍耳子或苍耳草一般常用量为3~10克。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疖疔的中医调治》,王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07。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jiefenga.com/zjfjc/9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考试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味中药名释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