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胃问题的三个食材方子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易医舌诊·观舌食聊》中的三个调理小儿脾胃的方子 不管是学中药方剂,还是食材组方。对于物性气味的作用原理是一定要熟悉掌握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谓的天就是呼吸所用之鼻子、肺。所谓的地就是进食所用的嘴,消化所用的脾胃。人在天地之间,所以在鼻子和嘴之间的位置就叫人中。对,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人中穴”。人中穴叫法的来源就是法人在天地之间。五气是什么?就是温、热、平、凉、寒。五味是什么?就是酸、苦、甘、辛、咸。气以温热为补,寒凉为泻。味以咸补苦泻,辛散、酸敛。这些大家一定要记住了,这就是古法中医用药开方的最基本法则。肝属木,味以辛补酸泻,气以温补凉泻。心属火,味以咸补苦泻,气以热补寒泻。肺属金,味以酸补辛泻,气以凉补温泻。肾属水,味以苦补咸泻,气以寒补热泻。四脏法四季,肝法春季、心法夏季、肺法秋季、肾法冬季,味与之相逆则补,气与之相逆则泻,反之易然。补者为升,泻者为降,气机升降,往来循环,数往者顺,知来着逆。至于脾胃属土,寄于四季,无有定位。所以说五味相济,四季均平,以中和为主,甘以缓之。所以内经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斯为善矣。人以脾胃为本,脾胃为中焦土,土生四象,土为本源,所以不管是消耗木、火,还是金水,其实都是在消耗土。所以调理五行的平衡的最基本法则就是调理土。小儿脾常不足,更加不能不注意。脾胃为人身体能量运行的门户,脾主升,而胃主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升发的机能以肝木为主,所以表现出木气常有余。土生四象,小孩子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以又表现为土气长不足。所以说脾胃在小儿生理、病理上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历代儿科名家对小儿脾胃学说的认识和运用,有着十分精湛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调治儿病,毋忘脾胃”学术观点。形成了一套对小儿脾胃病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方法。并根据其特性,通过运用调治脾胃的方法,达到治愈其他脏器疾病之目的。这些经验对于指导我们对小儿脾胃的认识和疾病的辨治,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而调理的方法,又不全在医生。调理母乳的品质更加重要。不但小孩子在饮食上要注意,哺乳期的母亲也要注意。莫食寒凉、滋腻、生冷之物。这个说的是哺乳期的女子。母乳会因为你所食之物性而携带物性。当你吃多了寒凉植物,那么你的奶水中也就有寒凉之气。所以小孩子吃了母乳会出现腹泻。当你吃多了辛辣的则会导致孩子莫名的烦躁,甚至上火。很多人找不到原因,还以为着凉了。实不知是自我不注意而造成的。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调理身体的基本原则……就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脾喜温而恶寒,胃喜清而恶热。所以说在用食材的选用上,偏寒就会伤脾,偏热则伤胃。尤其是日常更要注意,纯“食”反而要平和的多,只要搭配合理,阴阳相济,不但不伤脾胃,反而能增补脾胃。所以说方法很重要,思路决定出路。因为《易医舌诊·观舌食聊》不是简单地食物堆砌,磨成粉,熬成粥来食用。这样的只能称为“食”,而不有“调理身心的效果”想要有通过食材“调理身心”的效果就要暗合气味原则。这就是《易医舌诊·观舌食聊》的特点。完全按照“传统”中医法则的气味原理在用食。以三焦四路法则在确定病位、病机、病理、病症。然后以四气之温、热、寒、凉来解决升降气机。以五味之酸、苦、甘、辛、咸来定位脏腑。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体的能量循环系统回到一气周流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理其病而病自消的方法。食材调理的效果从哪来?第一是辩证额准确。第二是组方的合理。三焦运行,四气调和,积温则成热,积凉则成寒。偏热偏寒,我们皆可通过观舌像做出准确判断,这样就不会出现纰漏。《易医舌诊》就能做到这样。所以在《易医舌诊·观舌食聊》中观舌就放到了第一位。因为《易医舌诊》不教你从舌头上直接看是什么病名。而是教你如何从舌头上看到能量的运行,气机的变化,阴阳的转化,一气的周流。所以说只要你能掌握这个技能。你就能对症论治了。《易医舌诊》的观舌法是站在人体能量运行的角度来看“观”舌象的。在这里我用“观”而不是用“看”,因为这两字是有区别的。“观”涵盖着你的思维判断。也就是说需要你把看到的“象”在大脑中进行理性的、系统的分析。所以能看到仪器检查不出来的内容(气机不顺畅所在的节点)。所以说当你学会了《易医舌诊》的思维模式之后。就不会出现本来很寒却用了热性的食物,用了滋阴降火的手法。如果真的那样做了的后果就是腹泻、发寒热、体质急速下降。本来很热,却用温补的药食,用了升阳的手法。结果就是突然上火了、咳嗽了。很多人为什么能知道很多病名,但是依然不会解决问题呢?以为你从舌头上看出病名和听别人告诉你病名没什么区别。学习中医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病名,而是你能知道这边病产生的原因。知道人体能量运行的规律。知道一气周流的原理。知道药、食的作用原理。知道拨动能量节点的方法。知道升降奇迹的运转关键点。知道配伍药、食的法则。知道量的秘密。这就是《易医舌诊·观舌食聊》中所讲的内容。所以说开方不难,难的是你没有掌握方法。我教的就是方法、规律,是最本源的东西。要知道食多则饱,饱伤胃。食少则饥,饥伤脾。而小孩子多不知饥饱。再者小儿为初生之体,阳升生发,都喜寒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冰水、冰饮料、冰激凌、冰水果。无有节制的喂养于小儿,导致很多孩子出现脾肾阳亏的体质,为以后埋下祸根而不自知。作为儿科人员,不但要有解决小儿体质、病症的手段,还要有一颗母爱之心,要循循教导其家人,如何喂养孩儿。站在专业的中医角度来讲。调脾胃,首先宜节饮食、适寒温。但是我发现现如今之很多人员在调脾胃一道上。不知中和之道。很是偏颇,在不知不觉中反而成了祸害。很多人喜欢补而不喜欢泄。其实阴阳之道一升一降才是根本,所以在我教的《观舌食聊》中很是注重开天门,就是为了让能量能够循环起来。只要能量能循环,那么很多问题自行就解除了。有很多小孩子吃点就饱,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胃不能受脾之不能消。需要温胃之阳,滋脾之阴。那么遇见这类问题怎么办呢?下面教大家一个食材调理的方子。水土汤:白果6、公英6、陈皮6、桔梗6、白扁豆8、茯苓10、甘草5、干姜5、肉桂9中焦舌苔发黄腻者“焦三仙”易“白扁豆”。舌尖气质点多而发红者加“栀子”。腹胀且不大便,或者大便苦难者(积食)加“生鸡内金”与“山楂”。使用说明:以上食材共为细末,用带饮茶包装袋,小孩子(3岁以上)5克一袋;成人10克一袋。每日清晨用滚开的水毫升浸泡3分钟提出,待温,应用汤水(第一泡饭前饮用),小孩子也可以加糖适量调服;午饭后半小时第二泡(方法同上),晚饭后半小时第三泡(方法同上);以10天用量为一个周期,所以在调理的时候一次配10天的量。这个水清淡味不浓,所以口感很好。这样也就避免了小儿喝不了药的弊端。重点是效果很好。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在调理期间要注意忌口。俗话说得好:看病不忌口,白费医家手;看病不忌嘴,跑断医生腿。第一要忌的:就是寒凉、生冷食物(比如冰饮料、冰糕、冰激凌、冰水)。第二要忌的:就是辛辣、高热量食物(比如辣椒、牛肉类)。第三要忌的:就是少吃水果(脾胃不好的其实很忌讳吃水果,因为大多数水果不但寒凉而且生)。第四要忌的:就是海鲜类。前面我讲了热则伤胃,寒则伤脾。现在人们养孩子,基本上没有套路,顺其自然。小孩子又不懂事儿,喜欢吃的吃个贼饱。不喜欢吃的一口不吃,想喝冰水就喝冰水,想吃冰棍就吃冰棍,不吃饭也要来瓶冰饮料。谷肉菜果,只是随着孩子的基本欲望而食。觉得只要孩子吃就行,不管吃的是什么。很多孩子主食不吃,只吃零食(薯片、薯条、饼干、面包、蛋糕),这些全是高热量的东西,只要坚持下来绝对是个早早九三高的胖子。很多外国的小孩子都是这样。因为小孩子都喜欢吃油炸食物,肯德鸟一类的快餐。再加上孩子不知道克制食量,必至饱方足,导致胃口大开,越吃越多,不成胖子都难。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不好的孩子基本没有了。吃得过多,导致积食,则需要消食,手法上可以“捏腿”再配合“食疗”很快就能解决(具体手法视频可以加周老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jiefenga.com/zjfjc/9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