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很明确,痛风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痛风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了很多了细节,是这些细节一起作用导致了痛风,还是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在发挥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总之,痛风是一种多靶点(病因)的疾病,在治疗上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预防痛风的发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接下来,我们将从两个维度来介绍中医对痛风的干预性治疗。

1、中医对痛风发病机制的干预

在痛风的间歇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临床也无症可辨。根据“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即病防渐”的“治未病”原则,此时可从痛风的发病机制上进行药物干预。对痛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干预,有利于人体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降低血尿酸水平,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减轻尿酸结晶对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的影响。

对痛风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后,气虚体质者以六君子汤为主方;阴虚体质者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阳虚体质者以附桂八味丸为主方;痰湿体质者以二陈汤合平胃散为主方等。并结合中药药理,配伍一些可利湿化浊、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如茯苓、粉萆薢、威灵仙、苍术、薏苡仁、地龙、玉米须、金钱草、白茅根、车前草、蚕沙等。

芜花、大黄、虎杖、何首乌等药物能清热解毒、通腑化瘀,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尿酸的合成;金雀根、金钱草、石韦、瞿麦、泽泻、益母草、大黄、穿山龙、水飞蓟、水红花子等药物可清热通淋、化瘀排石,对消除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肾间质引起的炎症和肾梗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百合、山慈茹等有秋水仙碱的止痛作用;穿山龙、茯苓、秦艽、防己、黄柏、忍冬藤、淫羊藿等药物则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抗炎作用;蚕沙、青皮、陈皮等可碱化尿液,促进尿液中尿酸的溶解和排泄;石见穿、猫爪草、山慈茹、海藻、牡蛎、半夏、天南星、僵蚕等化痰软坚、散结消瘕,对软化痛风石有一定功效。

2、对生化指标异常的干预

古代中医文献没有针对各种检查指标进行治疗的记载,而实质上,现代生化检查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检查方法的延伸和拓展,使之更科学化和现代化。

针对血尿酸、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异常改变,中药有很好的疗效。比如,茯苓、黄柏、地黄、秦艽、忍冬藤、虎杖等,能降低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秦艽能促进尿酸排泄,临床可配合茯苓、威灵仙、车前子等用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治疗;对肾功能异常(肌酐升高、蛋白尿等),临床可选用黄芪、冬虫夏草、大黄、积雪草、益母草、徐长卿等具有改善肾功能作用的药物。

因长期或不合理地使用痛风止痛药、降尿酸药,引起肝损或肝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可使用垂盆草、水飞蓟、丹参、虎杖、苦参、茵陈、枸杞子、五味子等有降低转氨酶、保护肝脏功效的药物,以有效治疗或逆转药物性肝损。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X光片检查如显示关节面或骨端皮质有透光性缺损阴影,呈现虫蚀样、穿凿样、蜂窝状、囊状改变的,骨质往往难以修复和新生。为防止尿酸盐结晶引起更严重的骨质破坏,在积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骨碎补、续断、淫羊藿、肿节风、狗脊、龙骨、穿山甲、龟甲等益骨壮骨、化瘀消癥的药物,以养护骨质,降低骨破坏的发生机率和严重程度。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jiefenga.com/zjfjb/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