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玮教授从脾胃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初诊 患者侯某某,女,56岁,主因“反复血小板减少5年,加重1月”于年7月入院。患者年因牙龈出血查血常规示:PLT:50*/L,医院行骨穿检查,均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年来血小板反复减低,多次住院血液科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强的松80mg治疗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对症输血、止血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后出院。患者血小板明显降低时常伴随牙龈出血、大便粘腻,自查血小板计数波动在(40-60)*/L。1月前,患者因劳累出现乏力、皮下瘀点、牙龈出血,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第1天,魏师查看患者,患者牙龈出血,右眼球结膜下出血,皮下瘀点,大便1-2次/日,大便粘腻臭秽,质稀,气短汗出,乏力,偶有腰膝酸软,夜寐欠安,舌质红绛,舌边尖红,苔薄黄腻,脉沉细弦。 辅助检查:血常规:PLT32*/L。总胆固醇:5.89mmol/L。血沉、便常规+潜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均正常。结肠镜:全结肠及直肠未见异常。心电图及胸片:未见异常。尿常规:红细胞/UL。 诊断:中医诊断:血证血热内盛脾肾气虚。 西医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治疗:西医治疗:建议患者输血小板,患者拒绝,眼科会诊予生理盐水冷敷双眼。中医治疗:治则:凉血止血,健脾益肾。选方:犀角地黄汤加减。具体方药:黄芪60g太子参30g生地黄24g白术15g肿节风30g连翘30g竹叶10g龙胆草10g水牛角粉45g(冲服)补骨脂30g炙甘草15g,水煎服,早晚空腹各一次,日一剂。 入院第3天,患者牙龈出血明显好转,右眼结膜下出血消退,乏力气短好转,大便欠成形,日1次,无大便不适感,复查PLT45*/L。抗核抗体谱:正常。继续原方治疗。 入院第6天,患者无牙龈出血,无乏力气短,大便质稀或成形,日1次,舌体红绛好转,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沉细弦。复查PLT72*/L。中药予原方基础上加地骨皮30g,煎服法同前。并加用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 入院第10天,患者无不适症状,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复查PLT87*/L,血流变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嘱患者继续煎服前方7付,并及时门诊随诊。.08.29,复查PLT*/L,舌脉同前,继予前方12付。 患者出院后反复出现乏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细,复查血小板PLT81*/L,魏师考虑为正气不足、血中尚有余热,加之脾虚生湿、湿热交蒸,予调整前方黄芪及龙胆草剂量,脾气亏虚明显时,增加黄芪至90g顾护中焦胃气、减龙胆草之苦寒伤胃,血热及湿热明显时减黄芪至60g之温补、增加龙胆草10g、改水牛角粉为羚羊角粉1.5g(冲服)清热解毒,患者服药后4次复查血常规,PLT值波动在在97*/L-*/L之间。 二诊 半年后患者因夜寐欠安就诊,察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复查PLT*/L,魏师考虑为血热血瘀,脾肾气虚,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肾。仍以前方加减,予中药:黄芪60g太子参30g生地黄24g白术15g肿节风30g连翘30g竹叶10g龙胆草10g羚羊角粉1.5g(冲服)补骨脂30g炙甘草15g景天三七15g,夜交藤30g,14付。服药后患者血小板略有升高,予前方调整羚羊角粉3g(冲服)清余热,调整黄芪g,加仙茅30g,仙灵脾30g补养先天,14付。服药后复查PLT*/L。三诊 半年后患者门诊随诊,自诉偶有胃脘胀闷,纳可,大便质粘,舌质红绛,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弦,查PLT*/L。中医诊断:胃痞寒热错杂证。中医治疗:治则: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具体方药: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连8g干姜10g郁金18g龙胆草10g竹叶10g生地黄30g白术30g苍术30g太子参30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6付。服药后大便质粘及胃脘胀闷明显改善,患者舌尖边红,表明心火未去,加连翘30g、川木通10g,患者舌质红绛,阴血不足,加入地骨皮30g、调整地黄45g。间断服药3个月后复查PLT波动在*/L-*/L之间,患者无牙龈出血及皮下瘀点出现。嘱患者半年后复查血小板。四诊 四诊:半年后患者门诊随诊,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微数,无明显其他不适,复查PLT*/L。魏师予少量中药调理脾胃、清余热,中药处方:生地黄30g龙胆草10g炙甘草45g竹叶10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12付,后电话随访患者,未有不适及血小板降低。按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是免疫失调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但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常规治疗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但存在不良反应多、停药后复发等问题。 魏师指出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血证范畴,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又有“肌衄”、“紫斑”、“齿衄”等病名的区别。魏师认为患者血证是免疫相关性疾病,和体质密不可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病久伤及脾肾致脾肾气虚,脾不摄血,故有出血、脉沉细表现,《景岳全书·血证》认为,血证病机不外乎“火盛”及“气虚”,察患者舌体红绛,舌边尖红明显,舌质红绛表明热入血分;脾气不足,湿浊内生,湿热交蒸,下渗肠间,则见大便粘腻不爽,苔薄黄腻为湿热内蕴的表现,患者此时病机错综复杂,但急则治其标,以凉血止血、涤荡热毒为先,兼以健脾益肾,清利湿热。故临证用大队清热凉血解毒药配以健脾益肾药顾护卫气,促进脾胃运化,保证寒凉药物发挥其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患者服药后出血症状明显减轻,舌体红绛好转,血溢脉外,日久成瘀,加之出血导致阴血亏耗,阴虚生内热,故加用地骨皮清热凉血、丹红活血化瘀,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 二诊热邪已去大半,攻邪日久正气亦伤,且出血日久,血溢脉外,日久生瘀,经络阻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加用景天三七化瘀止血、通利经络,仙茅、仙灵脾补肾益精助阳行血。 三诊患者已无出血,血常规恢复正常再无减少,热邪所剩无几,攻邪日久,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脾气运化输布功能失常,湿邪下渗,故见胃脘胀闷、大便质粘。因此处方以辛开苦降、清热养阴为主以调畅中焦脾胃气机,涤荡余邪。凊余热魏师善用用竹叶、生地、川木通取导赤之意,导心火从小便而走,患者服药后邪去正安,中焦气机升降恢复,脾胃调和,气血生化有源,故复查血小板恢复,在正常值上限。 四诊为防病阶段,患者血证已治愈,但仍有少许舌尖边红,为防止邪恋正虚,可间断予少量中药清心泻火,健脾消食以防止疾病复发。 魏师经验顾护胃气贯穿始终,魏师认为顾护胃气就是重视调理脾胃肠道,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使口服中药发挥最大功效,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患者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其濡养,日久乏力,脾失固摄,血溢脉外。黄芪性甘温,大补益脾肺之气。结合实证的多少调整黄芪的用量,当患者乏力明显,可逐渐黄芪的用量,可由60g渐至g,以求补气摄血,慢调体质;当乏力改善时,减少黄芪用量,以防助邪。后患者出现胃脘胀闷是一种大邪去后,正气来复的表现,但正气尚弱,鼓动不足,余邪留恋,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中焦气机紊乱,因此出现胃脘胀闷,魏师运用辛开苦降,健脾益气,辅以清热以促中焦健运、气血生化。此时除外肝胆实热余邪外,尚有阴血不足内生虚热,去邪不可过于攻伐,以防伤正,魏师巧用导赤散(竹叶、地黄、木通、甘草)化裁,导热下行,并配以凉血除蒸专药-地骨皮,清火不伐胃,养阴不恋邪,治实防其虚,治虚防其实。患者服用药物后,正气渐旺,血小板计数稳定于*/L以上。 供稿:侯理伟 编辑:王贵澍 感谢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就够了怎样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jiefenga.com/zjfgy/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说癌症
- 下一篇文章: 超全中药来源总结,一张千金难求的表